仓单是仓库业者接受货主的委托, 将货物受存入库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仓单的直接作用是作为提取委托寄存物品的证明文件, 间接作用则是作为寄托品的转让及以此证券担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证书, 因此, 仓单是一种公认的“有价证券”。仓单质押的主要增值服务功能是仓单质押贷款, 货主把货物存储在仓库后, 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 (仓单) 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同时, 由仓库经营人代理监管货物。
仓单质押既可以增加货主流动资金周转, 又可以保证银行放贷安全, 还能拓展仓储服务功能, 提高企业效益, 一举三得。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 (简称中储) 是国内最先推出仓单质押业务的企业, 目前中储系统的质押监管业务模式已实现从静态质押到动态质押, 从库内质押到库外质押, 从仓储单一环节的质押到供应链多环节的质押, 实现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中储巨大的资产规模, 为仓单质押的大范围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使得仓单质押业务发展迅速, 尽管现在质押监管收入在全年主营收入中所占比例不高, 但由于质押监管的利润极高, 近几年在全年主营利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
保税仓储是通过经营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来达到保税和仓储功能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保税仓储在于可以免去税款的资金占用和申领许可证件手续, 缩短企业营运周期, 加速资金周转, 以降低物流成本。
保税区是我国参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而设立的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其功能是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以及商品展示, 其中仓储物流、国际贸易两大功能为物流公司在保税区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而保税区的保税特征为区内物流公司开拓业务也创造了优势。保税仓储促进了生产零库存、网络订单、到线结算、供应链管理、深度分销等现代新型的生产、营销、运输方式、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型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保税区进出口货物总额在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6%以上, 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03年12月8日,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海关总署, 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方案》。2004年8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批复进一步扩大保税区与区港联动试点范围, 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港、天津港保税区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至此, 全国保税物流园区面积已达9.17km2 (见表1) 。
区港联动是进一步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 将保税区的特殊政策覆盖到港区, 实现区域联动、功能联动、信息联动、营运联动, 拓展和提升保税区和港口的功能, 形成保税区与港口良性互动的局面。港区联动将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功能与临近港口的装卸、运输功能整合起来, 实现保税区与港口的一体化运作, 重点发展仓储和物流业, 并赋予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 外向型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进出口额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 610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3位。由于体制的原因, 我国保税区一般都与港口分开, 区、港功能没有得到合理的协调开发, 货物通关不畅、管理手续比较繁琐、企业运输费用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 迫切需要保税区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
客户资信风险、仓单风险、商品监管风险都与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仓储物流企业作为货主代理人, 既要监管仓库中的商品, 又要与货主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银行质押贷款以仓单的真实有效性和对仓储物流企业仓库监管的信任为基础;因此, 仓储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用整合, 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 开展仓单质押业务。
仓单质押业务中, 仓单可以作为一种有价证券进行质押, 实现资金融通, 完成现货交易, 是其实施的重要法律依据和凭证, 必须加强管理。
受仓储条件的限制, 仓单质押业务尽量选择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波幅较小且不易变质的商品。对仓储商品价值的综合评估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客户本身的信用和实力, 二是商品自身的属性, 三是该种商品近年来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质押商品价格是由银行确定的, 仓储物流企业作为双方信任的委托代理方, 在价格的确定过程中也提供参考作用。
仓储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双方信任的第三方, 在商品的监管和处置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商品仓储环节, 首先要和客户企业签订仓储协议, 明确商品入库验收和养护要求, 开具明确表明商品已属抵押给银行的专用仓单, 向指定的保险公司申请办理仓储物的保险。其次, 要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保证仓单与商品存储情况相符;质押期间无银行同意不得向借款人或任意第三方发货;不以存货方未付有关保管费为由阻挠、干涉、妨碍银行行使质押权等。
在商品处置环节, 当贷款未到期时, 由于市场价格下降, 银行通知借款人追加风险保证金, 在双方所确定的日期期限内借款人仍未履行追加义务的, 银行可委托第三方对尚未销售商品按现行市场价下浮一定比率尽快销售, 收回贷款本金;贷款到期但监管账户内销售回笼款不足偿还贷款本息且无其他资金来源作为补充时, 银行也可委托第三方对仓储的相应数量商品按现行市场价下浮一定比率销售, 直到收回贷款本息。仓单质押货物的处置, 受市场影响大, 需事先各方签订协议就处置方式作出明确规定, 确保各方利益。
仓储信息化分为内部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和与其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监管机构协同作业的信息化。内部的信息化能优化其“仓储物流”, 更好地完成内部的管理和操作;协同作业信息化可优化其物流网络和服务体系, 提高同客户、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和共享的效率, 方便银行对仓储的监管, 降低仓储和银行风险。
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是海关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与之相配套的海关保税管理制度。我国保税物流的形式主要有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保税区, 以及区港联动试点等。但现有保税物流形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 应该建立“以保税区区港联动为龙头, 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 以优化的星罗棋布的出口监管仓库和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为网点”的个层次、6种监管模式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 (1) 扩大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的功能; (2) 下放设立保税仓库的审批权限, 逐步在保税区开展入仓退税。建立保税物流中心, 打破分开由保税仓库处理入境货物和出口监管仓库处理出口货物的隔离状态, 揉合、集成、拓展“两仓”的功能企业可直接在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地处理海关报关, 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保税物流中心内的货物可以在保税物流中心企业之间、中心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及其他保税物流中心之间自由流动和跨关区报关提取; (3) 对进出仓货物流实行信息化管理, 缩短企业办理各个环节手续的时间, 适应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业务的需要。
建立真正的“境内关外”监管模式, 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对货物进入、人员流动、外汇金融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功能的集成和自由度的提升, 提供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公里、内河运输等多技术的集成;提供包括公共事务、物流事务、金融保险、海事海商、评估咨询、商品展示等多种配套服务的集成, 建成货物通关畅捷综合成本低廉、配套服务完善、管理运作规范的物流服务平台。
保税物流园区集成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有关政策, 具备了独特的政策优势, 其与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关系, 互补大于竞争。保税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 不能开展加工贸易, 而保税区和出口区则重点发展加工出口业。通过建立起综合协调机制, 推进各特殊监管区的合作联盟和共同繁荣, 保税加工需要保税物流的功能配套, 保税物流需要保税加工的业务支撑。通过水水联运、水铁联运、水陆联运、拓展园区的物流枢纽功能, 实现货物的快进快出, 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积极吸引国际知名航运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 聚集一批面向全球市场的采购、中转分拨、配送等的物流企业, 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 发挥规模优势。
保税物流园区在客户的选择上要定位于物流行业的高端用户, 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企业的理解附加值, 通过体制、科技、管理、服务上的创新不断维持公司的差异化优势。与进区企业构筑长期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帮助其提高运营的规模和效率。通过协助进区企业创造价值, 实现整个园区的规模经济。
仓储的综合物流业务将是仓储业的主要方向, 通过延伸服务价值链, 以降低全程物流成本为目标, 增加服务内容, 开拓仓储服务以外的物流服务功能, 就是说仓储业要把功能向上游和下游延伸, 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增值收入, 仓储业务向仓储物流变化是仓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仓储企业通过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 以增加流通环节资金周转速度为目标, 使沉淀在仓储和其他物流环节的资金的时间价值得以释放和发挥, 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主要是在仓单质押方面的运用, 质押监管的利润极高, 近年都在80%以上, 但质押监管收入在物流企业的全年营业收入中比重仍然很小, 还存在进一步模式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仓储业务与保税功能的结合, 为国际物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是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重要建设内容, 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关税水平普遍下降, 保税作用日趋减小, 保税区的功能优势日益消减。我国的保税区应该进一步从功能和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
保税区、物流业、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区域政策和管理上的新突破, 这一番理应外合, 催生了“区港联动”的设想。区港联动是我国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在试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因一步规范管理和扩大实施。
上一篇: 基于机械制造业的仓储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