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 拥有着上千年的饮茶历史, 富含着上千年茶文化底蕴, 但是在我国茶企当中, 茶叶的采购与仓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制约了茶企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不仅要追溯茶历史, 还要分析我国目前茶行业发展的现状, 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 从而提高我国茶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继饮茶热度上升后, 茶深加工产品丰富了起来, 国内消费市场的茶品类格局相对较稳固, 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在茶文化的积淀之下, 在茶产品中绿茶仍占有重要地位, 2016年绿茶的消费仍可以占到总茶产品消费的1/2, 说明它依旧受消费者青睐。在茶产品中黑茶属于近几年茶叶消费市场的热点茶类, 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对比前两种主要的茶产品以外, 乌龙茶的市场就基本稳定了, 不温不火, 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本来是蛮喜爱乌龙茶的, 其他茶类就显得没有这么乐观了, 越来越退出年轻人的生活圈了,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旧热衷于白茶, 总的来说茶的消费还是趋于稳定。
茶不仅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 在国际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尽管在上文中说到我国的茶叶产业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库存过剩, 但是就单看茶叶出口量而言, 我国茶叶出口量整体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在中国古代就有历史悠久的运茶古道, 作为最早的茶贸易通道, 不仅可以贯通南北, 还直达青藏高原, 向外沿丝绸之路延伸至整个亚洲, 甚至远达欧洲大陆。而在今天, 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茶出口提供了便捷, 不仅将中国的茶叶远销世界各国, 将茶文化也远播海外。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启动, 推动了茶叶的出口消费。
每一个中国人都深受茶文化的影响,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 2015年我国就有4亿多的茶叶消费个体, 其中有3/4的城市消费者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消费茶叶, 还有将近1亿多农村消费者喜好喝茶, 到2016年, 茶叶消费群体还在扩大, 人数只增不减, 在茶叶销售有着庞大的市场, 而且在茶的副产品消费上还存在巨大的潜在人群, 越来越多的人把喝茶作为享受生活, 在追求喝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
由于地域差异, 我国的茶叶市场相对分散, 主要分布在江南一带及江北一带, 多处于丘陵地带呈一个分散状态, 而且处于商品化初期, 整个行业看起来处于一个乱序状态, 虽然已经有着成千上万家企业跻身茶行业, 但大多都是小中型企业, 而且较为分散, 没有整体规划, 缺乏大规模化发展, 不利于资源的组合。而且大多的企业还是把传统茶产品作为主导销售, 还是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 虽然也有部分规模化企业崛起, 但他们更多的是以特定的茶叶产区作为茶叶采购点。分散的小地区生产导致采购不方便, 运输成本高, 仓储也需要巨大的成本, 不利于茶企的进一步发展。
从企业规模来看, 小批量生产占茶市场的大部分销售, 缺乏主导茶行业发展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拥有茶企7万多家, 但是产值上亿的企业不过百家, 难以引导中国茶行业向着较为强劲的竞争行列发展, 小企业基本把茶叶产区作为茶销售的宣传点, 虽然这样对茶叶采购和仓储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是也严重影响到茶叶在市场的流通。小的茶企通常以个体户零售的方式销售本地的传统茶产品, 并没有较多的关注茶品牌, 缺乏打造茶品牌的决心, 导致小地区茶农对于其品牌的打造也缺少认知, 对于茶叶的采购与仓储质量也没那么重视了。
通过各个方面的了解, 近十年来, 我国茶叶产量有着稳定的增长, 到2016年我国的茶叶总产量已经超过两百万吨了, 较2015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而在这200万吨的茶叶中有2/3的在国内销售, 出口的只有30万吨左右, 还有20万吨选择深加工和库存。现在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产大于销, 而且近几年来我国茶叶消费虽呈增长态势, 但远远低于产量增长的速度, 况且茶叶库存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库存的积压, 一方面影响到茶农生产信心, 另一方面不利于茶叶在市场的流通[2]。
要生产就必须要采购, 基于我国现有的茶生产分布, 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在我国不同地域对茶叶的需求异同点, 甚至考虑到出口, 还要根据海外具体地域的区别, 制定出独具特色的采购计划和预算。这不仅仅是茶叶销售政策的一种延伸, 还是一种控制机制, 帮助茶企业合理分配资源, 有效的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动, 从而控制成本, 让企业专注于茶行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茶产的分布不太集中, 但是企业可以选择优化供应渠道, 选择相对集中的茶资源采购, 既能减少采购成本还能提升茶叶质量。小型企业采购还是选择向茶农直接收购, 但是存在问题就是运输成本大, 采购日期长, 导致茶叶质量下降, 企业可以选择让茶农集中生产集中供货, 但是要避免单一供货, 让货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机制, 减少茶企资金的流出, 采取让多家供茶方竞标的方式来提高企业采购茶的效率和质量。
外部环境对茶叶的采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 在茶叶采购中, 最大的宏观因素就是温度及气候的变化。季节变化和温度变化影响着茶叶的种植产量和质量, 因而茶企在进行茶叶采购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季节和温度条件。微观环境是指市场的变化或者政府政策的调整, 对于茶企来说, 要实时检查市场需求变化, 对市场变化进行相应的预测, 对采购量做出及时的调整, 从而做出正确的采购行动, 减少库存。除此之外, 政府政策也是影响茶企采购的重要因素, 若是茶企可以合理的利用好政府政策就可以有效的节约采购成本。
茶叶的储藏对环境要求比较高, 主要是在于防止茶叶的吸湿、吸异味、霉变与陈化等问题, 这不仅仅需要储藏场所应具有地势高、阴凉、干燥、无日光照射的条件, 更是要求茶叶存储仓库处于通风排水良好, 无异味, 无污染、清洁干净的室内仓库内。除此之外仓库还需要做到门窗密封严密, 必须配有深色的遮光布帘用来遮挡强光照射, 仓库还应具备严格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 这不仅关系到茶叶的安全, 还关系到人员安全, 如果仓库处于离污染源较近的位置也是不允许的。这些都是茶叶在储藏中必须考虑到的。
对于储藏在仓库的茶叶不仅要控制好仓库的客观条件, 还需要做好及时的养护, 确保茶叶质量。首先要求做好的就是包装, 在茶叶进入仓库之前, 包装件必须做到完整严密, 没有一点破损, 而且不允许有水湿, 既要确保没有污染, 更要保证不能有异味;在包装材料、包装方法、标志、标签等方面也必须符合茶叶包装的标准要求, 才可以进入仓库储藏。还有就是茶叶堆码的问题, 必须要坚持安全、平稳、方便、节约和防火等原则, 根据具体的包装材料选择不同的堆码方式。这就需要好的仓库管理员和完善的保养机制了。
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也是有保质期的, 过期变质的农产品不能食用, 茶叶当然也会过期变质, 一旦过期茶叶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质和韵味, 虽然许多消费者不认为这样, 茶商则更不愿意承认, 所以现在大多茶叶的包装上不会注明保质期。对于不同等级的茶叶保质期自然也不同, 像普洱茶、黑茶陈化以后的会更好一些, 所以他们的保质期就比较长。实际上, 国家已经以食品卫生作为标准, 定制了茶叶的食用标准, 但是不法商户为了经济利益作出损害人们安全的事也是常见的, 所以必须要制定好保质期, 确保茶叶的品质良好。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品茶, 这就对茶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茶企来说, 茶叶的采购与存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 茶企要优化其采购与仓储物流, 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同时,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茶企的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篇: 关于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的六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