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计算机、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智慧物流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从国家政策来看,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加强智能化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提升仓储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等制定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基本原则中提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绿色化装备应用”,“打造绿色智慧型国家物流枢纽”。2019年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同年,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要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加快普及“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支持制造企业联合快递企业研发智能立体仓库。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中也提到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看,近年来,京东、菜鸟、顺丰、EMS等电商、物流企业正积极地进行智慧物流升级,传统的人工作业逐渐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机器所取代,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复合型、创新型。通过企业走访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现代物流企业更需要能够综合分析问题,从事物流规划、熟练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维护和保养物流智能设备,擅长物流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工作的人才。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构成专业基本能力———仓储和配送管理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课程培养目标主要以基本知识和操作作业为主,不能满足智慧物流条件下未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在课程培养注重以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的综合知识为基本,仓储作业和配送作业组织和管理为重点,对学生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
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不能跟上智慧物流的发展。现有的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仓储的概念、仓储公司的组建、仓储设施设备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仓储经营管理、配送认知、配送作业等,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课程教学环境比较单一,以校内多媒体教室和机房为主。物流设备的投入较大,更新速度也快,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并不是本校的核心专业。大部分高职学校资金紧张也不愿意在物流教学设施上投入,教师和学生就不能直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另外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受到多元化的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比较封闭,学生很难接触到真实企业,对现在智慧物流在仓储和配送方面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思想比较局限。
课程团队长期在学校授课,很多老师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缺乏技术基础,对新技术学习难度较大,无法有效的掌握智慧物流方面的新技术。知识结构陈旧,缺乏企业经验,走出去机会较少。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眼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高考学生、职高学生和单独招生,形式多样,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经过对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发现有56.1%的学生家庭居住在乡镇,90%以上学生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情况属于一般家庭。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基本上所有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67.5%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有60%的学生上课比较专注,但是剩下的同学专注程度一般或者不专注,总体来说班级学习氛围不太好。在学习主动性上,学生中有67.5%主动性一般或不主动。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网,有52.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5小时之间,另有27.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可以达到5小时以上。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喜欢上网去搜索答案。
由此可见,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基础较差,但是学习态度较好,喜欢上网,喜欢接触新东西。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前提,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智慧物流人才最基本的能力[1]。智慧物流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能够熟练操作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智能配送管理系统的人才。
智慧物流就是要求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对物流运营模式和物流作业活动进行改进,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对人工劳动的依赖,改进作业方式,从而极大的提高效率。对于仓储业和配送业来说,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如自动分拣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盘点、智能堆垛机器人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仓库操作场景中,无人机、无人配送车等也应用到企业的配送业务中。因此行业需要具有技术思维方式和掌握技术应用的人才,即要掌握AR眼镜、VR设备、货到人机器人、电子播种墙、自动导引车等智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科学技术、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了物流产业整体的优化和提升,其已经渗透到物流产业的方方面面,从而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调查、预测、利用和挖掘仓储、配送等环节之间的数据价值,提高客户物流体验。
(1)改变课程目标,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了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的综合知识为基本,还需加强学生现代仓储和配送信息技术的训练,智能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智能仓库管理、智能拣选等新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学生不仅会仓储作业,更要熟悉仓储与配送运作基本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使学生能够具有负责任、能受挫的心理素质,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2)智慧物流背景下,须紧跟行业需求,更新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仓储与配送行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着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见表1所示。
(3)改变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分为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成绩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50%。过程考核中除了以往的课堂出勤,课堂纪律等,可以分门别类的进行相关的考核,包括仓储规划设计、仓储行业分析、仓储作业实操、仓储案例分析、随堂测验等,分别测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在线平台完成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参与情况、任务展示和任务修改后情况三部分[2]。
(4)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任务驱动教学,体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有条件的可以利用AR或者VR等技术展现企业真实场景,为学生提供关于物流仓储与配送信息管理、物流智能设备操作与应用等相关技能培训的实训场所。另外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室,共同培养人才,可以将企业一些先进的设备投入教学中,改变教学实训条件,同时也成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可以直接上岗工作,从而使校企达到双赢。
(5)加强教学课程团队的建设,增强教师双师素质。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企业顶岗的方式,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向企业专家们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流程,并亲自在相关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参加行业、企业等举办的各种智慧物流领域的学术会议和培训,和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物流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系统学习各种新理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把其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智慧物流背景下,对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专业课程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顺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改变原有的教学目标,将新的知识、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效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