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数字化市场,从来不缺新宠,只是这次轮到了“仓储业”。仓储的数字化是仓储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路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原有的仓库如何进行数字化的升级与改造,什么样的仓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仓库,如何盘活原有体量下的仓库资源,不仅是众多物流企业以及软件信息企业所寻求的商机,也是这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之一。
当前仓储企业正在数字化转型的探讨与实践中,亟须一系列与仓库有关的标准来支撑,这些都让仓储的数字化改造有新的期待。
仓储业的数字化升级之路一直是物流产业升级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开始涌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这是否会激发出传统仓储企业的“第二春”?
为了推进仓储数字化进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以及加快制定数字化仓库的评估规范等内容,国家发改委已于2019年8月15日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推荐性物流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经贸[2019]852号)文件,授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编制《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价规范》两项推荐性物流行业标准。
在后疫情时代,继今年四月份第一次召开《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行业标准(在线)研讨会后,在7月7日组织20余位专家、企业代表在线研讨召开《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行业标准第二次(在线)研讨会。
在会议期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仓储企业都面临着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拷问,具体表现在“找货难、拣货难、盘点难、决策难、成本高、融资难以及融资贵”等现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多仓储企业都认识到通过数字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更多的仓储企业表示愿意加入到仓库的数字化建设中来。
但是让他们苦恼的是不知该如何“下手”。
这再次验证了一个事实,数字化仓库急需要一套完善又可行的行业标准出台,给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众多仓储企业以指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标准起草组负责人沈启星在介绍两项行业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中强调:“当前数字化种类繁多,并不是简单用各种技术叠加,或是用一套技术管理软件就能够把数字化仓库建设起来,数字化仓库不仅需要数字化技术,同时还需要企业自身的组织层面、管理层面的创新,从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的角度全盘考量加以实现。”。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衣薇对研讨会进行总结点评,她肯定了数字化仓库系列标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标准起草组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如期完成两项标准编制。
今年,《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价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编制进程工作的加快,客观上也让仓储企业的改造工作开启“加速度”,以此指导仓储企业进行仓库数字化建设,另一方面也为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仓储企业、金融机构在数字化仓库的评定、业务评估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也为仓储企业开展的在线金融服务、电子交易等数字赋能业务能力的评估,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谈及仓储业的数字化改造,不得不提及传统仓储与数字化仓储的区别。
传统的仓库管理基本需要人工实现,无论是货物的分拣、物资的运输、还是出入库记录,均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在作业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各种人为失误,严重情况还导致货物找不到、配送错误等问题。
什么是数字化仓储?这个看似是最基础、最不应该存在模糊地带的定义,现实实践中却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出大家对于数字化仓库认识上的差异化,甚至处于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
关于仓库数字化的具体诠释,虽然没有较为统一的官方定义,在《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行业标准第二次(在线)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介绍仓库的数字化核心内容要素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加速仓储的运作流程;二是增强可视透明度;三是消除差错和人为失误;四是实时同步;五是增加柔性和灵活配置;六是改进仓储空间管理和优化。
在明确数字化的建设体系中,在数字化水平方面,宋华副院长介绍了数字化仓储最核心的四个方面:一是先进技术应用,比如IOT的应用;二是以WMS、云平台、组织体系为代表的数字平台系统;三是先进流程与管理,包括电子仓单、先进的作业管理;四是对于决策的支持,如数据分析、作业优化支持等。
宋华副院长还建议,在确定数字仓库时,能否考虑关于资产的智能化管理、规范标准化仓单、透明化互动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及时预警与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框架和体系。
如何引导仓储业数字化可持续化发展,如何体现数字化仓库和普通仓库的区别,除了经济、社会等考量要素外,对于环境影响的考量也被提及出来,成为仓储业数字化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点。
对此,鞍山钢铁集团副总工候海云指出:“仓储数字化一个重要的考量点应从环境指标中体现出来,比如场库容积的能耗,效率提高之后,能耗也应有一个明显的体现,与此同时,仓库容积、面积的吞吐量,机械设备的使用率等,这些都是从数字化仓库中能够体现出来的与环境相关的内容。”在侯海云副总工看来,在可操作性层面,可以用历史同期的数据作为参考,而不是数字化仓储企业之间来做比较。
与此同时,候海云总工认为,从业务实践角度出发,银行、保险作为与数字化仓库密切合作的关联方,风险指标是协同单位最为看重的一个指标,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作方的风险等方面的风险指标体系建设,在数字化仓库指标中的体现尤为重要,她强调说,“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预警、事后的风险处置都应该是数字化仓库建设指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不难看出,数字化仓库的指标体系在体现诊断性、导向性、指导性、激励性等方面对于业务实践所拥有的作用。同时也更加说明,在仓储的数字化建设中《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价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的正式推出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化仓储的未来,标准化将功不没。众所周知,物流环节的仓库重多,类型也不完全相同,业务模式更是种类繁多。
正是在这“纷繁复杂”的背后,我们一直努力地寻求着这样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既能够在全流通业务实践中产生指导性作用,也能为众多数字化仓库的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在《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行业标准第二次(在线)研讨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忠介绍了研讨会的背景和两项标准编制的相关情况。他谈到,此次在全国物流标准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召开两项行业标准的在线研讨会,是中物联全国数字化仓库试点企业推广领导小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两项标准与已完成报批的《大宗货物电子仓单》《大宗货物电子运单》两项行业标准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数字化供应链标准体系范畴,编制标准可为中物联全国数字化仓库企业试点的推广及评选认证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标准依据。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李勇昭会长在做总结中表示:“仓储作为供应链服务中的一个节点,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中,无论从纵向、横向的衔接效率或是业务的顺畅程度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套‘标准'可用来遵守。”
在李勇昭会长看来,“从最初的谈看法,谈想法,到共同努力为之建立《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价规范》两项行业标准,将对仓储行业的数字化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化和物联网成为整个社会重塑自我的一个基本的方法与路径,仓储行业也不例外,这时候就更需要一个标准来指导大家前行,避免做重复性的工作,甚至走重复性的弯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物流管理要求仓库不仅具有储存的功能,同时,仓储要与运输、物流信息、物流作业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物流的管理和优化,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从长远来看,无论对于仓储企业亦或是制造企业本身,实现仓储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漫长的挑战,但只要成功实施落地,那么它对企业的帮助往往是巨大,不仅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服务客户,还能让自己领先于大部分的竞争对手,让业务规模在安全的基础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杨新波建议数字仓库标准要考虑与数字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协调。
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苏磊提出希望对互联网设备管理平台的搭建和应用进行细化、增加对数字仓库网络安全的规范等述求。
西安货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折大伟在发言中介绍,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供应链业务下沉的很深。在供应链运营管理中的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能力,目前主要体现在运和销的环节,聚焦在合同、资金的管理方面,而基于货物仓到仓的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运营基础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以及利用。
单纯强调仓库降本增效等方面的功能是我们对于传统仓库的追求,但不是未来对数字化仓储的要求,这难免造成仓储数字化打造过程中角度的局限性,而仓储数字化更为被看重的是价值链的延伸,在供应链协同过程中获取更大的蛋糕。
在打造敏捷供应链过程中,被大家最为看重两个指标:一是库存周转率,二是定单满意率,都与仓库有关,这无疑是数字化仓库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作用的一个有力说明。
从长远来看,如何盘活仓库自身的功能以及作为上下游节点的功能,将是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企业如何选择,《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价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的即将出台,无疑是数字化仓储前行中积极的举措之一。
上一篇: 仓储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 王少华:仓储企业的智慧化数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