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现代企业在物料配送领域有很多重要环节, 其中仓储就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仓储管理是企业活动中一项基本而不可或缺的活动。由于仓储管理处于极为基础的地位, 因而其重要性往往被大多数企业的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所忽视。随着仓储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已成为企业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业中, 仓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 例如, 在采购与生产、生产加工、生产与销售、批发与零售等, 在这些环节的结合处, 总会出现仓储的影子。仓储管理不仅越来越受到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也成为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
所谓仓储管理, 是指对仓库和仓库中储存的物资进行管理。仓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即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 库存最优控制和仓储作业操作。它们之间既彼此相互关联, 又互为一体。
仓储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 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 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 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 表现为“连库管理”的模式, 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3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 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
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商业模式, 既要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 还要不断关注利润的核算。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 它就是成本中心, 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 以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为目的;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 则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模式, 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 更多关心的是利润核算与运行成本的关系, 而重点是利润的核算。因此, 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已固化了市场营销的战略和模式。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仓储管理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也是所有仓储管理系统 (WMS) 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 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不同的标志。它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 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 这也是技术上最为复杂的部分。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 物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所组成, 在供需之间既存在物的“流动”, 也存在物的“静止”, 这种“静止”是为了更好地使前后两个流动过程紧密衔接。如果缺少必要的“静止”, 就会影响物的有效流动。仓储管理环节正是起到物品在物流中的有效“静止”的作用。
物料在整个供应链中, 通过仓储环节, 对进入下一环节前的物料进行检验, 可以防止伪劣物品进入下一道工序或混入市场。因此, 为保证物料的质量, 要把好仓储管理这一关, 以保证物料不会变质、受损、短缺和有效的使用价值。通过仓储来保证物料的质量, 主要体现在物料入库检验和物料储存期间的保质2个环节。
物料在库场内的滞留, 表面上是供应链内流通的停止, 实际上恰恰在起着促进流通畅通的重要作用。因为随着仓储管理的发展, 在调配余缺、减少生产和销售部门的库存积压, 以及在总量上减少地区内货物的存储量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作用。此外, 在很多发达国家中, 将物流领域的成本降低看作是“第三利润源泉”, 而仓储管理成本的降低, 正是节省整个流通成本的重要手段。
据调查, 在很大程度上, 整个供应链的操作成本是受到仓储人员、设备和管理效率的影响。因为, 有效的仓储在供应链管理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如, 在产品整合、供需调节, 以及降低成本和优化整个物流系统等方面, 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 仓储管理技术由最初的人工管理发展到后来的机械化、自动化直到现在的智能化, 其相关的管理技术也获得了不断上升。使仓储业在国内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 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发展势头已形成良好的态势。但同时仓储业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在现代企业“以顾客为本”的服务理念中,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由用户来评价是比较客观和有效的, 或者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对用户反应能力来评价供应链管理的好坏。例如, 对用户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 主要是因为对用户的服务的理解和定义各不相同, 如过去是以订货满足率来作为评价指标的模式, 不但不能对订货的延迟水平做出很好的评价, 也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不是一个单一的点, 而是一个整体, 含有很多环节, 只有各结合部的协调活动, 才能使其运作效果达到最佳。这种协调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一个, 那就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 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可以流畅地供应, 以期达到整个供应链都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做到步调一致, 并形成最为合理的供需关系。从整体来看, 供应链的绩效多取决于各个节点的绩效, 而这些节点的部门又是独立的单元, 有着自己独立的目标和责任。一般的供应链系统只是单纯地以某一结合部的绩效来作为其评价指标, 而不能面对全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 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库存控制理应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目的是保证供应链运行的连续性和应付不确定的需求。但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物流企业, 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管理策略中, 多是面向单一企业, 只能从其内部收集信息, 而不是通过了解和跟踪不确定性状态的因素, 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科学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
在整个供应链中分布着不同的部门, 这些节点之间关联着供应链管理的很多重要数据, 例如, 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 各节点企业只有通过系统集成的办法, 实时传递这些信息, 才能有效地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但是目前的许多企业并没有把这些信息很好地集成起来,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 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中, 组织的协调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群体,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互之间的信息并不透明, 也不能共享。其结果是, 企业为了安全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库存, 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低效致使交货状态数据不及时和不准确, 使企业的收益受到影响。
大量涌现的现代产品设计和先进制造业, 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而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因未考虑到库存的复杂性, 最终又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所抵消。所以, 设计一个供应链结构, 同样要考虑库存的影响。因此, 一条供应链中是否要增加或关闭一个工厂或分销中心时, 固定成本和相关的物流成本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而库存投资、订单响应时间等网络变化对运作的影响, 则常常是作为第二位考虑的, 虽然如此, 它们同样会对整个供应链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
现代企业在物资流通上是多环节的, 而且每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对于需求的预测误差, 而这些误差又会随着供应链流通环节的增加而被放大, 造成库存偏离实际的最终需要, 既提高了保管成本, 又增加了市场风险。所以,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应该以合理的库存安全为起点, 改变相关工作流程, 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 甚至转变生产方式, 实行订单生产, 通过静态库存管理向动态JIT配送转变, 达到降低库存数量和周期的目的。供应链的库存管理, 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需求预测和补给, 而要通过对库存的合理管理, 来优化对用户的服务和提高相关利润。
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理应成为整个供应链设计的核心, 特别是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多线运输, 区域配送”的模式和以仓库为基地进行的配送, 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 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则是整个仓储系统设计的关键。
根据上一层设计的要求来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模式, 是库存最优化控制的具体表现。如果本仓库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 它就是成本中心, 那么它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 追求合理的库存甚至是零库存;而一旦成为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后, 则除了要完成上面的两个目标外, 更要关心利润的核算。
作为最基础的部分, 仓储作业操作也是所有WMS具有的共性部分, 而其信息化部分是WMS区别于其他管理软件, 如进销存等的标志。除根据上一层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来落实操作流程外, 仓储操作的信息化部分还要与很多专用的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 而使其成为技术上最为复杂的部分。在仓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 物料类型、仓储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仓库规模和数量等诸多因素, 都与其发生着直接关系。因此, 要发挥仓储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就需要充分利用仓库和仓储设备, 最大限度减少操作环节, 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仓储管理模式, 使仓储作业的操作更为细化和与合理。
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也是以最低成本来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 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特别是在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向动态管理产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时候, 更要做好仓储管理的基础工作, 也要用更高的要求为用户服务。
上一篇: SAP模块在仓储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 云时代的仓储物流与“互联网+”的融合研究